王行仁
駕駛飛機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駕駛員須要完成許多任務,譬如操縱飛機爬高或下降,操縱飛機轉彎,減小或加大發(fā)動機油門,確定飛機已飛過的路程及當時飛機所處的空間位置。此外,還要用無線電與地面取得連系,對于作戰(zhàn)飛機來說還要操縱武器轟炸與射擊。上面只是稍微列舉一下駕駛員的任務,就可看出駕駛術是不容易的。特別對于只有一個駕駛員的單座作戰(zhàn)飛機,駕駛員一個人要完成以上各項動作,這的確是不簡單的事情。為了減輕駕駛員的負擔,現(xiàn)代飛機上應用著各種不同的自動裝置,它使駕駛術自動化了,不須要人的干預。像現(xiàn)代自動化工廠一樣,由機器代替了人們繁重的勞動。
飛機上的自動裝置種類很多,如保持駕駛員密封座艙內空氣壓力一定的座艙壓力自動調節(jié)器,保持發(fā)動機轉速一定的轉速自動調節(jié)器及保持飛機平飛或操縱飛機作轉彎、升降等動作的自動調節(jié)器。后一種自動調節(jié)器被稱為自動駕駛儀。本文只談自動駕駛儀的一般原理。
在沒有談自動駕駛儀以前,先介紹一下駕駛員是怎樣駕駛飛機的。我們知道,飛機有三個操縱面(圖1),一個叫升降舵,它在飛機的尾部,能上下偏轉,當它向上偏轉時(圖2),氣流作用在升降舵上,它產生的合力對飛機重心,構成力矩M,將使飛機仰頭。反之,若升降舵下偏時,由氣流作用在升降舵上的合力對飛機重心構成的力矩,將使飛機低頭。當舵處于中間位置時,氣流平滑流過,飛機不受任何附加力矩而保持原來飛行狀態(tài)。另一個操縱面叫方向舵,它也在飛機的尾部,能左右偏轉,當它向左偏轉時(圖3),作用在方向舵上的氣流所產生的力,對飛機重心。構成使飛機向左轉的力矩。反之,方向舵右偏將產生使飛機向右轉的力矩。方向舵處于中間位置時,飛機保持著原來的方向飛行。再一個操縱面就是副翼,共有兩片,分布在機翼兩端,這兩片是聯(lián)動的,但偏轉方向恰好相反。當一片向上時,另一片向下(圖4),它的作用原理與前兩個操縱面一樣,不同的是副翼偏轉所構成的力矩使飛機產生側滾。由以上可看出三個操縱面操縱飛機繞三個相互垂直軸的轉動。
圖1
圖2
圖3
圖4
下面以航向運動作為例子來說明駕駛員是怎樣駕駛飛機的。若飛機偏離了原來的航線,駕駛員通過觀察儀表板上航向儀表的指示,發(fā)現(xiàn)了航向的偏離,通過大腦的辨別是向左偏了呢還是向右偏了,從而確定方向舵應向那邊偏轉。若判定飛機向右偏離了原來的航向,則駕駛員應操縱方向舵向左偏轉,使飛機向左轉,從而回到原來的方向上。當然,當飛機回到原來方向上時,方向舵不應仍偏在左邊位置,此時駕駛員應操縱它回到中間位置,否則飛機將繼續(xù)左轉。
自動駕駛儀可以代替駕駛員駕駛飛機的工作,它能自動地保持原來的飛行狀態(tài),當偏離原來的飛行狀態(tài)時,它能自動地將飛機修正回來而不須要駕駛員的干預。
自動駕駛儀由那些部分組成的呢?首先應有能感受飛機偏離的元件,并由這個元件發(fā)出偏離訊號,這元件稱為靈感元件。還必須有使飛機操縱面按所須方向偏轉的元件,這元件叫執(zhí)行機構。此外,在靈感元件與執(zhí)行機構之間常常裝有放大器,因為靈感元件發(fā)出的訊號很微弱,不足以控制執(zhí)行機構,必須用放大器將靈感元件輸出的訊號放大后再輸給執(zhí)行機構。
圖5是穩(wěn)定飛機升降的自動駕駛儀原理圖,1898年由偉大的俄國科學家齊奧爾可夫斯基提出用于飛艇上的。它感受飛機偏離的靈感元件是一個重垂單擺,單擺受地心吸力作用始終保持在地垂線上。它的執(zhí)行機構是電動機,電動機的電能由發(fā)電機供給。飛機水平飛行時,單擺上的二個接觸點5、6都不閉合(圖56),發(fā)電機供給電動機的電源斷開,電動機不轉動,因而升降舵也不偏轉而保持在中間位置,飛機亦保持水平飛行。若飛機受到外界干擾使機頭向下(圖5a),固定在機體上的觸點1、2、3、4與飛機一起傾斜,由于單擺保持垂直位置,因此單擺上的兩個接觸點5、6仍保持在水平位置,這樣就使得接觸點1與5閉合,4與6閉合,電動機接通電源開始轉動,電動機的轉動經(jīng)齒輪帶動升降舵向上偏轉,此時舵面產生的空氣動力力矩使飛機抬頭,回到原來的水平狀態(tài)。反之,當飛機受外力干擾而向上時(圖5B),將使接觸點2與5閉合,3與6閉合,電動機反方向接通電源,因而電動機反轉,它帶動升降舵向下偏轉,舵將產生低頭的空氣動力力矩,使飛機同到原來的水平姿態(tài)。
圖5
從上面所講的可看出,自動駕駛儀完全可自動地糾正飛機航線的偏離,保持預定的飛行狀態(tài)。這不僅可減輕駕駛員的負擔,而且可以更正確、更快地反映飛機的偏離,更正確、更快地根據(jù)偏離訊號操縱飛機恢復原來狀態(tài)。現(xiàn)在飛機的速度很快,人的駕駛要反映這樣快的速度是有困難的,因此,對于現(xiàn)代高速飛機來說,應用自動器來解決飛機的操縱任務更顯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