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群
讀了第十九期《中國青年》上的《森林里的大夫》一文,使我深切地受到感動。其中印象最深的是,金振都大夫趕到七小隊去診治一個重病號的那一段。本來領(lǐng)導(dǎo)上是讓金振都沿著大路去目的地。這條路比較安全,但要走二百多里路三五天才能到達。另外還有一條路,只需要走九十來里一兩天就能趕到。但這是條未開閉的路,需要穿過森林,“除了調(diào)查隊員進去拉過線外,誰也沒走過”。一個人走這條路要冒很大的危險,可能被野獸吞食,也可能在森林中迷失方向。金振都為了早日赴去治療病人,決定走后一條路。領(lǐng)導(dǎo)上為了金振都的安全,一定耍他走前一條路。但金振都終于瞞住了別人,悄悄沿后一條路出發(fā)了。他翻山越嶺,克服了重重的困難,終于提前達到了目的地,及早對病人施行了治療。
我們通常喜歡說:“要自覺地進行工作”。金振都大夫正是這樣的人。本來他很可以走前一條不但比較安全,而且又是領(lǐng)導(dǎo)上堅持要他走的路,誰也不合責(zé)備他的。人們會說,是啊,這是沒辦法的事情,只有走大路。但是金振都并沒有這樣做,他堅決地“拉荒走”了。金振都這時考慮的只是如何縮短里程,快快趕到病人那兒。個人的一切安危得失,他都擲諸腦后了。
能夠這樣自覺地進行工作的人,就是有高度的共產(chǎn)主義覺悟的表現(xiàn)。這種人,對于革命有利的事情,用不著別人督促,他就會主動去干,即使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工作中遇到了困難和危險,他們所考慮的只是如何去克服。沒有這種高度的共產(chǎn)主義覺悟的人,在工作中就不能發(fā)揮這種主動性。他們外在金振都的地位,即使領(lǐng)導(dǎo)上要他走后一條路,他也會提出種種理由,盡量爭取走前一條平安的路。困難和危險對于他們是非常可怕的事情。一個模范工作者和一個平庸的工作者的重要分界線,就在于此。
其實,凡是在工作中做出了出色成績的人,大都具備有金振都這種優(yōu)良的品質(zhì)。青年勞動模范羅木命也是這樣的人。他在工作中受了重傷,雙目失了明。如果要求長期體養(yǎng),領(lǐng)導(dǎo)上是會答應(yīng)的,同志們也不會責(zé)怪他。但羅木命并沒有因為自己雙目失明降低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沒有把雙目失明作為向困難退步的藉口。他不但積極參加了生產(chǎn),并且在生產(chǎn)中克服了重重因難,對工廠的自動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一個模范工作者。羅木命為什么能夠這樣呢?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盡做輕松的工作,還算什么當(dāng)家作主?”
每一個青年,都應(yīng)該學(xué)習(xí)金振都、羅木命的榜樣,做一個新中國自覺的勇敢的主人。
在我們工作中類似金振都、羅木命所遇到的這種情況,也是常有的。對于一件工作任務(wù),可以這樣做,也可以那樣做。這樣做,困難少些,但最多只能平庸地完成任務(wù);那樣做,困難重重,如果突破困難,就能出色地超額完成任務(wù)。我們究竟這樣做還是那樣做呢?在困難的面前是前進正是后退呢?這種抉擇,將看出一個人覺悟的高低,將決定一個人對革命事業(yè)貢獻和他一生成就的大小;也將決定一個人進步的快慢。只有那些為了革命事業(yè),不怕困難,勇敢投入斗爭的人,才能對革命事業(yè)作出巨大貢獻,才能在斗爭中得到鍛煉,迅速進步。那些害怕困地、回避困難的人,將永遠被困難阻擋住他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