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寧
一個星期天六的中午,在圖書館,我偶然地在“人民文學”上看到了反革命分子路翎寫的“洼地上的‘戰(zhàn)役”。路翎這個名字,當時對我是很陌生的,只因他的那篇文章的標題新奇,我順手翻開來看了。這一看我就入了迷:一個朝鮮姑娘偷偷地愛上了一個志愿軍的偵察兵。我還沒有看完這篇文章,上班鈴響了??墒沁@個誘惑人的故事,仍盤旋在我的腦子里。晚飯后,滿腮還填著沒嚼完的饅頭,我就直奔圖書館去了。我當時是完全沉醉于那新奇的悲劇性的故事里,偵察兵王應洪體貼朝鮮的老鄉(xiāng),因而純樸的朝鮮姑娘金圣姬愛上了他,偷偷送給了他一條繡花手帕。但由于部隊的紀律,王應洪沒能接受她的愛情,正在這個時候,王應洪接受了一個偵察任務,在完成任務的歸途中被敵人發(fā)現,壯烈犧牲了,這時路翎特別地描寫了王應洪的鮮血染紅了的繡花手帕。迫個結局,使我那時感情是那樣的激動??!但這種激動可不是對英雄為祖國、為朝鮮人民的幸福付出了寶貴生命而崇敬,卻是為路翎所渲染的陰暗的、悲劇性的愛情的幻滅而惋惜。當時,我認為這種愛情的幻滅是“富有詩意的”,是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也是很夠“人情味的”。以后,我還不自覺地向我的愛人、朋友推薦,并說:“這篇小說真好極了,真感動人,你們快去看吧!”
但是,后來慢慢地我就開始懷疑起來:過去我看描寫志愿軍英雄的作品,總會喚起我對英雄的無限熱愛的感情,鞭策自己在工作崗位上要更奮發(fā)有為,但這次看完“洼地上的‘戰(zhàn)役”,為什么會有這種奇特的感情,使我感到無限悵惘呢?大概是這篇文章有問題吧!但一直未得到正確的結論。我工作一緊張,這種感情也就逐漸淡了。直到后來我讀了一些批判“洼地上的‘戰(zhàn)役”的文章,尤其是周揚同志的“我們必須戰(zhàn)斗”,才給我解開了這個謎。
原來,路翎通過他的這部作品,是在宣傳集體和個人——紀律和愛情的矛盾,是要在宣傳中損害中朝人民的最高利益——因“在抗美援朝戰(zhàn)爭中中國人民志愿軍戰(zhàn)士和朝鮮姑娘的戀愛是違背國際主義的最高利益的”(“我們必須戰(zhàn)斗”);是要通過王應洪、金圣姬等人物心理和精神狀態(tài)的描寫,渲染他那種濃厚的感傷主義的思想感情,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思想感情。而以這種感情,來消蝕人們的革命斗志,使人們沉醉在纏綿悱惻的情調里,為王應洪、金圣姬的不幸遭遇而無限悵惘。正是這種感情,又恰與我那殘存的資產階級的思想感情引起了共鳴。
通過這件事,使我深深體會到資產階級個人主義的思想是無時無刻不在侵蝕我們的。若果我們不加強革命警惕性,遇事不認真地用鼻子嗅一嗅,平常也不努力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不加緊思想改造,我們是很難不為敵人和敵對思想所利用和侵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