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
我這次參加中國作家訪蘇代表團,在蘇聯(lián)旅行和參觀了約莫兩個月的時間。在這兩個月里,我看了,或者說感覺了許多新的、美的事物。雖然走馬觀花,了解得并不深刻;但是《中國青年》既然一定要我寫一點我所看到的蘇聯(lián)建設的情形,我只好勉強寫來。不過毛主席在《實踐論》里已經說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更深刻地感覺它?!卑催@樣的要求來說,還不光是參觀得倉促,我的思想水平和理解能力也不夠。我在這里只能寫出一些零碎的不連貫的印象。
首先我想說明幾句:我為甚么要說“新的、美的事物”呢?大家知道:對于抱著遠大理想而生活的人民,新的、美的事物總是有一種力量,這種力量吸引著、鼓舞著人們永不滿足地追求新的成就。人們戰(zhàn)斗,人們勞動,人們創(chuàng)造,不僅僅是為了今天,而更重要的是為了明天。
一九四九年,我們的人民共和國還沒有成立的時候,毛主席就在《論人民民主專政》里,用“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的名言警告我們不要滿足。我在蘇聯(lián)參觀的時候,毛主席這個一句話的偉大概括,在我腦子里完全活起來了。我清楚地感到在我們面前擺著的路程還很長,從新民主主義,社會主義到共產主義社會去,還需要我們奮斗很多年。蘇聯(lián)就是我們很好的榜樣。
雄偉富麗的莫斯科
去年十一月一號,我們坐火車到了莫斯科?;疖囯x莫斯科還有兩個鐘頭的行車時間,就換了使用電力的火車頭,為的是不把煤煙帶到干凈的莫斯科去。莫斯科是這樣雄偉,我們一進入市內,街道兩旁到處是一個挨一個的五顏六色的高大樓房,機關、工廠、學校、商店和住宅,使人感覺到好像進了山谷一樣。在街上只能看見很小的一塊天空。所有那些高樓大廈絕不是在一天早晨突然從地面上豎起來的,而是俄羅斯人民用勞動和智慧一座一座,經年累月建筑起來的。我們到的當天下午,去參觀過莫斯科博物館。解說人根據模型和固定給我們說明這個都市的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草斯科在歷史上被進犯的敵人毀滅過三次,又重建起來,并且以克里姆林立為中心,市區(qū)按圓周波浪式不斷地擴大。十月革命以后,社會主義建設給莫斯科改換了新的面貌。許多樓房改修了。街道加寬了。為了加寬紅場附近的街道,有一所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建筑,原封不動搬了六十公尺遠。伏爾加莫斯科運河把輪船帶到莫斯科市內,我們站在莫斯科河畔,看見為了使輪船能夠在下面通過而改修的大橋。
大家知道:莫斯科的地下電車是很有名的。女向導員淑拉同志領著我們,坐著地下電車,參觀了好幾個地道車站——戰(zhàn)前建筑的、戰(zhàn)爭期間建筑的和戰(zhàn)后建筑的。一個附則比一個時期更精美。戰(zhàn)后建筑的地道車站看起來不但是科學上新的成就,而且是規(guī)模很大的藝術作品。建筑這個地道車站的工程師獲得了斯大林獎金。我們到那個地道車站感覺到燈光特別亮,卻不晃眼;好像不足花地下,而是白天在地面上的車站里一樣。大家奇怪燈在什么地方呢?經解釋以后,才知道燈火墻壁頂頭的縫里,照落華美的屋頂。車站到處是金屬的和大理石的雕塑,比沙皇時代的宮殿更富麗;但這是屬于全體人民的。人們從許多釘著很大的“M”字母的出入口進去,站在整天不斷地自動循環(huán)轉動的電梯上,下了車站,可以坐車到你要去的任何一個市內的主要地區(qū)。地下車道有很多條,可以從這條車道轉到另一條車道上去。它們在地下的深度是不同的,因此沒有任何危險??諝夂偷孛嫔弦矝]有什么差別,只是不允許抽煙。
莫斯科另一個新的有名的建筑是列寧山上的莫斯科大學。那是向著地下車道的相反的方向,向著天空發(fā)展的。中間的大樓有二百四十公尺高,頂上又有五十二公尺高的尖塔,塔尖上裝飾著紅星。三十多家彼此相連的建筑物,能容納上萬的學生、研究員、工作人員和教授,此外還有圖書館、實驗室和博物館。每一個學生有四平方公尺的一間小屋,研究員的稍微大一點。兩個小屋共用一個浴室和廁所。收音機是統(tǒng)一裝好的,每一個小屋一個。教授要看他的家屬多少,決定他用的房子是三間、四間還是五間。我們是十一月十六號去參觀莫斯科大學的,當時莫斯科已經很冷,地上堆了很厚的積雪;但是,蘇聯(lián)先進的工程師已經推翻了美國腐朽的建筑學說,建筑工程并不因冬天的嚴寒而停止。來往的卡車很多,工人們冒著熱汗勞動,起重機在半空中隆隆吼叫。這里我要說明一下,這是些甚樣的工人呢?這些參加大學建筑工程的工人,很多是有資格、有優(yōu)先權上近這大學的。大學的建筑主任帶我們參觀的時候,非常高興地說:十月革命以后有人問一個?。骸笆裁词枪伯a主義?”小孩說:“在莫斯科有四十層的大樓,樓頂上的紅星全莫斯科都
能看見。那就是共產主義!”建筑主任自豪地笑說:“我們現(xiàn)在已經實現(xiàn)了那個小孩的夢想了?!蔽矣X得這段話對我們今天來說,是有很大教育意義的。我們應該看得遠些,不要貪圖一時的鋪張享受。而要抓緊時間勞動和創(chuàng)造!
十一月十九號,我們參觀了莫斯科的全蘇建筑展覽會。展覽會分三部分:一部分是圖表;另一部分是建筑器材,第三部分是室外的大機器。很可惜,我們是晚上去的,只看了前兩部分。但是雖然如此,我們一進了展覽會,就被共產主義建設的氣氛籠罩了。我沒有辦法向大家說明我的全部印象,我只要說一點,就是機器的力量。過去要幾年才能蓋起的大樓,現(xiàn)在只需要幾十天。房間一個一個都是在地面上配好,連暖氣和自來水管都裝現(xiàn)成,然后由起重機提上去,工人把它安上。開運河的一個挖土機一天的工作,相當于一萬人一天的工作。人沒有辦法插足的地方,可以使用吸泥機。我為什么特別說明這一點呢?因為沒有這個印象,像斯大林格勒那樣大的城市,要在幾年之內重建起來,并且變成通五個??诘拇a頭,那就是沒有辦法想像的童話了。
斯大林格勒的重建
大家都知道:上一次大戰(zhàn)給斯大林格勒帶來了多大的破壞。在一九四二年深秋的一個晚上發(fā)了一次空襲警報以后,幾個月沒有解除過。在那年冬天,斯大林格勒進行過什么樣的戰(zhàn)爭,也是不需要細講了。英雄的斯大林格勒市內,平均每一平方公里的面積上,不算炮彈,光炸彈落了二千個。大火使所有的柏油馬路都化了。戰(zhàn)后在城市的許多地區(qū)看不見土,全部是炸彈和炮彈的彈片。過了九年以后,一個人在戰(zhàn)斗最激烈的瑪瑪也夫崗上一平方公尺的地面上,揀到二百個彈片。我們這次也揀了,還有的是!雖然斯大林格勒遭受了不堪想像的破壞,但是英雄城市即使在嚴重斗爭的日子里,也還沒有全部停止了勞動生產的脈搏。大家知道斯大林格勒拖拉機工廠就是在那時加緊為英雄們修理坦克和制造坦克的。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勝利結束以后,這個工廠大量出產的坦克,在紅軍大反攻中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自然,這個工廠在戰(zhàn)后早已從事了和平的生產。我們在十一月二十三號,參觀了這個工廠。工廠區(qū)的場子里、街上停滿了裝配好的拖拉機,等待著訂貨者檢收。有的工人用筆不在他們生產的、嶄新的拖拉機上,畫了噙著橄欖枝的和平鴿。這個工廠有多大產量,只從一點上就可以看出:全蘇聯(lián)有三個這樣大的拖拉機工廠——哈爾科夫,車里雅濱斯克和斯大林格勒,他們供給全蘇聯(lián)的集體農場和國營農場的抱拉機。我們也參觀了紅十月冶金工廠,這是一個煉鋼廠,是供給機器廠用的鋼的。紅十月工廠對于蘇聯(lián)的工業(yè)生產,就像拖拉機工廠對于蘇聯(lián)農業(yè)生產一樣,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斯大林格勒戰(zhàn)役中,紅十月工廠附近的戰(zhàn)斗是很激烈的,但是戰(zhàn)后這個工廠不僅很快恢復了生產,達到戰(zhàn)前生產水平,而且早已超過戰(zhàn)前的生產水平了。我們聽到這樣的話:“從什么地方來看斯大林格勒恢復了沒有呢?就要從拖拉機工廠和紅十月工廠來看。從勞動生產上來看,斯大林格勒對全蘇聯(lián)的貢獻早已超過了戰(zhàn)前。至于說斯大林格勒市區(qū),那是另外一回事?!?/p>
十一月二十三號晚上,斯大林格勒建筑總工程師到旅館來給我介紹斯大林格勒的建筑計劃。他帶來了一本大大的厚厚的畫冊,里面盡是未來的斯大林格勒的模型的照片。幾十公里長的貫穿全市的斯大林路,從車站通向碼頭的青年團員路,林蔭大道,公園,廣場,以及這個那個高大建筑物的圖樣,看了簡直使人懷疑世界上還有沒有比將來的斯大林格勒更美的城市?也可以說沒有。因為以斯大林命名的,作為人類光榮的這個城市,是完全紅照共產主義建設計劃重新從地面上豎起的第一個城市。我們有同志問:“斯大林格勒市區(qū)現(xiàn)在恢復得怎樣?”這個總工程師不喜歡聽“恢復”兩個字。他帶著驕矜的微笑說:“對于我們,不能說‘恢復,而要說“更好”!很顯然,在全蘇聯(lián)開始共產主義建設的時候,給英雄的斯大林格勒人民的仍然是一個社會主義城市,他們能滿足嗎?”總工程師最后說:“我們要建設一個和斯大林的名字相稱的城市!”我聽到這里是非常感激的。我學得這位科學家的話
(圖片見原版面)
中國作家代表團在斯大林格勒參觀拖拉機廠的裝卸場。(塔斯社攝影記者阿·巴特諾夫攝)
有深刻的政治意義,它又像詩一樣打動人的心弦!
巴庫油田
有人說莫斯科是蘇聯(lián)的心臟,巴庫是蘇聯(lián)的血管。十一月二十五號,我們從斯大林格勒飛到巴庫。這個節(jié)目是主人沒有排上,我們提出要去的。飛機飛出了碧藍的里海,在阿塞爾拜疆共和國綠茸茸的土地上飛了不久。地面上就出現(xiàn)了遍地的黑壓壓的油塔,我看知道油塔的數(shù)目的人是很少的。我們從飛機場到巴庫市內去,汽車好像在油塔的叢林里穿行。有人把煙頭扔出車窗,另一個同志說危險。當大家弄清楚真相的時候,忍不住笑了。所有開采的原油——無論地上的或海里的——都經過地上和地下的油管到工廠提煉去了,巴庫并嗅不到什么汽油味。十一月二十七號,我們坐車跑六十公里。去參觀海底采油的工程。有一座鋼架的橋搭到海上,有運輸器材的火車和汽車開來開去。最遠的油塔深入海面六十公里。最深的油管鉆進海底下一百六十公尺?,F(xiàn)在新發(fā)明了一種斜管子,尋找油層的機會就更多了。從開井,采油到提煉,全部電動。一個工人坐在屋子里,可以看十個油塔。如果滋生了故障,他可以坐車或坐船去修理。否則油塔就自己日以繼夜地從地下抽油,一個普通的油塔一晝夜可以出五十噸到八十噸的原油。誰生產的最多,誰就是光榮的人,照片和成績一塊掛在工廠里!我們在海面的橋上遇見了石油工業(yè)部的剔部長和總工程師。他們和我們熱烈地握了手,就回去了;因為他們到海上來處理一件什么事務,已經一晝夜沒有睡覺了。我當時想:沒有這樣一些高度技術和勞動熱情相結合的工人,沒有這樣一些領導者,那里有這樣壯觀的生產場面呢?
喬治亞共和國的水利工程
現(xiàn)在我想來談一談美。我一向認為:沒有多少自然的美值得我們太多的贊嘆。值得我們大大地贊嘆的,是勞動人民征服了自然而創(chuàng)造的美。自然僅僅給了喬治亞共和國土地、山河、海洋和溫暖的氣候。這一些在馬來亞、印尼、南美洲沒有嗎?有的。大自然對一切國家并無偏私。蘇聯(lián)的喬治亞共和國的美,是人們在列寧斯大林的黨領導下,在優(yōu)越的社會制度中創(chuàng)造的。那里的美閃灼著人們的思想和汗珠。我不談第伯里斯山頂?shù)乃勾罅止珗@,也不談蘇聯(lián)第一次五年計劃中在那里建設的最早的水電站。我只談薩姆哥爾斯克水渠。這是斯大林灌溉系統(tǒng)的一個重要的水利工程,從一九四七年開工,到一九五一年完成了。
十二月三號,我們坐車到了約拉河上的水閘。薩姆哥爾斯克水渠就是在這里離開了它流了幾千年的河床,鉆進了山洞。它通過全長八公里半的三個山
(圖片見原版面)
中國作家代表團在巴庫參觀海上油井的架子。(塔斯社攝影記者發(fā)·魯切科攝)
中國作家代表團在喬治亞參觀一個發(fā)電站的貯水池。(塔斯社攝影記者弗·雪甫索夫攝)
洞,然后轉向山脊上流去。水渠上山又下山,下山又上山,最高的水位二百公尺。當渠水從剎斯亥尼茲山下傾下山的時候,每秒鐘的速度二十五公尺。浪花迷朦,形成了美麗的瀑布,好看極了。這水渠給喬治亞共利國造成了四個新的小水電站,灌溉七萬公頃土地,最后在第伯里斯市區(qū)東南的山上,造成了一個十一平方公里面積的大貯水池,目的是為了調劑第伯里斯夏季炎熱的氣候。我們坐著車,從約拉河沿著水渠參觀,一直到一九五二年才能注滿的貯水池。陪我們參觀的喬治亞作家和詩人們說:“一九五二年夏天,第伯里斯人將要到這個山頂上的海里來劃船了!”想想這是什么樣的美吧。我在回第伯里斯的車上,想起丹麥過去的童話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話,叫做“點金術”。這篇童話寫一個人向神仙要求金子,他得到了很多,但是總不能滿足。于是,神仙施給他一種法術,讓所有他用手碰到的東西,都變成金子。這當然是百分之百的童話。我的意思是說:蘇聯(lián)社會主義的和共產主義的建設,并沒有什么神仙施給什么法術。約拉河不會自己開山洞和上山下山,頓河不會自己往伏爾加河里流。這里包含著蘇聯(lián)人民多少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
集體農莊
最后,我想談一點集體農莊的印象。我們參觀了兩個集體農莊,一個是阿塞爾邦疆共和國基洛瓦巴特城附近的察特金集體農莊,另一個是喬治亞共和國蘇乎密附近的列寧集體農莊。關于集體農莊,我想大家和我一樣,感到興趣的不是生產組織和生產過程的情況,而是集體農民們的生活。蘇呼密附近卡里斯基區(qū)奧庫米村,一共有四百九十戶,二千三百多人口。七百五十個勞動力中間。有一百五十個人得過各種勛章和獎章。有一個得過斯大林獎金。有一個得過兩次列寧勛章。有一家叫做布列斯基里亞的農民有三個社會主義勞動英雄:丈夫、妻子和他們的女兒。他家全年收入九萬零五百二十慮布。領到的谷物還不算。一個人生活過得很好,一個月只需要大約六百盧布,干什么花那么多錢呢?我們有人問一個每年收入兩萬三千盧布的普通農民:“你可以買一部小汽車啦?”他回答說:“如果我愿意的話,隨時可以買;但是我不愿意,因為有了汽車,難免要妨礙工作?!边@是多么樸素的想法!他們把剩余的錢都花在社會活動和社會事業(yè)上去??纯此麄內w人民的生活吧:奧庫米村有自己專用的發(fā)電所、圖書館、俱樂部和招待所,一個有四十個病床的醫(yī)院,三個幼稚院,一個十年制學校,一個成人業(yè)余技術學校,還有幾十個人在大城市住大學。難道這像一個四百九十戶人的鄉(xiāng)村嗎?我參觀了集體農莊以后,蘇聯(lián)城市和鄉(xiāng)村的界線,蘇聯(lián)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的界線,在我看來已經模糊了。蘇聯(lián)要在共產主義建設中根本消滅這些界線。在位大的斯大林同志領導下,這個斗爭必然是勝利的!
我在蘇聯(lián)參加每一個建設,都想起我們的祖國。同志們,我們的祖國多么偉大!可以說大自然給我們準備了一切,等待著我們勞動和創(chuàng)造。長江和黃河要求水電站。煤礦、油礦和各種金礦要求出地面來。無數(shù)遼闊的平原不滿足毛驢和牛馬,盼望著拖拉機!讓我們在偉大的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前進吧!